第315章 天道好还 中国有必伸之理(8)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袁崇焕听后说道:“周君的建议很有道理。只是兄弟我担心皇太极狡诈异常,此次驻留通州又会像在蓟州一样,明着与我军列阵备战,暗地里却又绕开我军,不与我军交战。况且通州直通都城,都城军民又根本没有准备好去防御外敌。一旦人心动摇,后果不堪设想。身为臣子,一旦君父有难,哪有闲暇顾得其他?只要我袁某人能对勤王救国之大事有一分帮助,虽死无憾。”

河西务会议之后,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日夜兼驰120里,由间道急奔,抢在皇太极之前,于十九日抵达北京外城广渠门外。其实,袁崇焕统兵入蓟时,明朝官员中就传说他有引导后金兵进京之嫌,这后来据称是皇太极差使的奸细所为。如果真是这样,就可以理解皇太极为什么一直带着仅仅九千的袁崇焕的关宁军兜圈子了。可崇祯帝却认了真,下令袁崇焕不得越蓟州一步,而袁崇焕却对这一命令的异样竟然毫无察觉。 你现在所看的《南明伟业》 315.第315章 天道好还 中国有必伸之理(8)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香满路言情 m. 进去后再搜:南明伟业

遵化失守后,京城戒严,朝野风鹤相惊,袁崇焕于是带兵回援,并两日急行三百里,由宁远入关勤王。按照他的设想是要将清军阻挡在蓟州一线,并在此同清军展开决战。但清军此时却已经越过蓟州并通过了顺义向通州进发。袁崇焕带着九千明军到达河西务,想要再此地阻击皇太极的后金军。河西务在天津和北京之间,大约离北京120里。这时候皇太极已经逼近通州,但是他再一次洞悉到了袁崇焕的意图,所以不打算在通州跟袁崇焕决战,而是取道三河绕过通州,直奔北京。这样,袁崇焕在通州拦截清军的意图又失算了。

就在这河西务,袁崇焕召开了一场也许事关大明安危,却更关系到袁督师各人生死的军事会议。会上副总兵周文郁提出:“我军应以趋敌为主,不好进入都城。况且敌人在通州,我军接下来如果驻屯张家湾,与敌相距就仅有十五里。那样既可以从河西务获得给养,遇敌接触后又可战可逃,此乃万全之策。”

这一刻,朱四的头脑很乱,就如同第一次上朝时的那样,脑子里在像陀螺一样飞速的转动。 他想起了很多人,自己前世的家人,还有这个时代里的大明英烈。虽然这两伙人根本不沾边儿,如果说有唯一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故去了。洪承畴在跪着,朱四却在想着,而脑海里的另一个声音却在告诉他:“没有都死,这时还有个祖大寿没死呢。”朱四才暗自的笑了笑,算是对内心的那句话表示同意吧。

那就再想一想那位祖大寿的投降以及关于他和袁督师的一些往事吧,还有祖大寿为何对崇祯皇帝苦大仇深。事情还是要从袁督师说起,当年袁崇焕率领着关宁铁骑针对皇太极的后金军在北京城外进行了一场胜利且激情四射的北京保卫战(又称己巳之变)——当然了,此次战斗的激烈程度更多的是发生在朱四的想象当中。而这次北京之战的前奏是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由北京北部的长城喜峰口、大安口入关,又于十一月初四日攻打遵化开始的。

袁崇焕发现了后金军的异动后,立刻派遣手下爱将平辽将军赵率教带领四千骑兵前往遵化,因为遵化守将没有对他开放城门,所以赵率教迫不得已在遵化(今属河北)城外与阿济格为首的满蒙八旗左翼四旗激战,赵率教也因此被后金军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包围,率教力战殉国。如果这不是一次激战,那么平辽将军的牺牲就很亏,就像满桂在袁崇焕被抓之后被崇祯驱赶着去追击后金军一样,都是被逼着去送死。

阅读南明伟业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