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胡季犛身死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实际上,在明初完全不可能因为你是亲王,就直接把数万甚至十数万大军的性命交给你,让一个没有打过仗的人去瞎指挥,这是极端不负责的行为.而哪怕是朱棣,也都是从军中小兵来开始锻炼起来的,磨炼各种军事技能,足足有十年有余,才成长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因此对于皇孙们的培养,如今这个步骤,是非常按部就班且合理的。

而且,火炮的出现,也确实改变了战争的形态,炮手只需要操纵火炮,就可以轻易取敌军性命,射程比床弩和投石机还要远得多,对于还需要苦哈哈肉搏的战士来讲,是有一种不真实感的。

“别急,以后有的是机会。”

京城来的援军只有一万来人,相比于整个征安南二十多万大军的规模肯定是不够看的,但让朱雄英从幼军这个单位暂时脱离出来,接触到更高的层次,却对于朱雄英的培养十分的有利。

对于朱雄英而言,他并不需要成为百战百胜的将军,但他需要明白,从士兵到基层军官、中层军官,高级将领,都是如何看待一场战争的,他也需要明白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如果以后登上皇位,才不会被种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所蒙蔽,继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同时,往更高的层次走一走,也有助于朱雄英认识更多对他日后有帮助的人。

而完成了这些历练后,基本也就意味着朱雄英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战功的资历,能够取得大明军界主要派系的支持,有了刀把子,皇位也就能够坐稳了。

随后,朱雄英又把他这些日子,关于战争的思考,一些不解的地方,向王弼提出。

这些问题李景隆给不了他答案,梅殷和平安也给不了,毕竟他们也只是明军里的中下层军官而已,只有到了王弼这个级别,才算是高级军官。

王弼这次是带着任务来的,蓝玉这个小圈子里的人,都希望王弼能够进一步考察朱雄英对于战争和军队以及他们这些人的真实看法,因此王弼也不吝啬给他进行解惑。

夜很深了,等回到了营帐里,一起住的朱高煦睡得很沉,呼噜声很有节奏人就是这样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过早地发育也给朱高煦的心脏带来了负担,好在他足够天赋异禀,也只是让他每天的鼾声沉了些而已。

朱雄英则是彻底没了睡觉的心情,躺在行军铺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但越是翻来覆去,身上的疲劳反而便越发地磨人,在万籁俱寂的一瞬间,朱雄英甚至觉得他浑身哪都疼。

直到透过帐门的缝隙,看到闪烁的星辰,心灵才安静下来。

就像是走了很远的路的旅人,在夜深人静休息的时候,回头看看来时的路,竟然找不到方向了。

有的时候,朱雄英就会有这种感觉,好在这种感觉并不强烈,随着他事情越来越多,整个人越来越忙碌,就很少会出现了,只有在这种骤然松弛下来的时候,才会冒出来。

“路就在脚下。”朱雄英如是安慰自己。

打完这一仗,自己在军界,便初步结识了一些人脉,也起码了解了战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回去以后,就可以继续凭借着阴阳炁海这份独一无二的优势,以及自己这个圣孙逐渐积累起来的声望,去改造这个世界。

而在此时此刻,同样睡不着觉的,其实不只是朱雄英。

还有胡季犛。

随着前线的鸡翎关、仙游关等关隘告破,以及富良江防线的摇摇欲坠,再加上南线登陆明军的威胁,胡季犛统治下的安南可以说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了。

夜,静得只剩下远处隐约传来的巡夜梆子声。

胡季犛的书房内,烛光照耀着那张被岁月刻满痕迹的脸庞,他坐在案后,目光有些低沉,就这么怔怔地直视着跳跃的烛光,仿佛试图从中寻找一线生机。

胡季貔坐在一旁,脸色阴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大腿。

“兄长,局势不妙,必须得想个法子扭转乾坤,不然现在升龙府内外都不安稳了。”

难为这个文盲弟弟还知道“扭转乾坤”这个成语,胡季犛问道:“道观那里情况如何?”

道观,指的自然是上王陈艺宗被幽禁的地方。

“还算安分。”

胡季貔点点头回答道,陈艺宗的身边,都是他安排的甲士,被看的死死的,此时虽然升龙府内暗流涌动,但总归还算是控制之下。

只不过让他觉得有些不安的,是那些依旧在心中忠诚于陈朝的臣子和将领们,最近他听到了很多的风声,虽然没有太多证据,但是隐约之间,还是能感受到,这些人正在私下进行串联。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前线的消息根本就封锁不住,而失去了水师以后,很显然依靠安南军队,是守不住富良江的,北边的多邦城就算是固若金汤,人家明军直接围城,他们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所以,这时候就已经到了王朝复辟的时候了。

一旦明军没有选择直接占领,而是扶持陈朝复辟,那么在此前表态战队胡季貔的人,就必须要赶紧跟胡氏一党划清界限,而此前沉默不语的人,这时候也要大肆批判胡季貔,以表忠心。

胡季犛微微抬起头,目光扫过弟弟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眼下的局势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然而,多年的权谋斗争,让他学会了在绝境中寻找转机。

“巨论,你怎么看?”胡季犛将目光转向范巨论,这位智计过人的谋士,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

范巨论沉思片刻后道:“眼下,我们已经无法直接对抗明军,唯有效仿高句丽故事,方能有一线生机。”

所谓“高句丽故事”,指的是当年隋炀帝杨广第一次征高句丽的时候命令诸将,如果高句丽要投降就应该安抚接纳,不要再纵兵进攻,而到了辽东城将要被攻陷的时候,城中的高句丽军队就声称请降,隋朝诸将奉隋炀帝的旨而不敢继续进攻,而是先上奏隋炀帝等回复命令到达,城里的高句丽军已经准备好了防御,再次开始抵抗,反复多次后隋军士气衰落最终失败。

“你的意思是,通过诈降谈判拖延时间以疲敝明军?”

胡季犛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诈降谈判这件事情,不见得能成,而且是有很大弊端的,因为风声一旦走漏,那前线的大军,可不知道你是真降还是诈降拖延时间,因此,很容易就会造成本来还有着坚守信念的将士,也跟着一起军心动摇了起来,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那就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胡季犛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转而问道:“占城国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罗皑占了顺化府、新平府、义安府、演州府共四府之地以后,率军回国,现在正在向西进攻真腊国,大有一举灭亡吴哥王朝的架势。”

胡季犛无奈地叹了口气,这也算是养虎为患了,只不过可能老虎还来不及咬他,他就支撑不到那时候了。

眼下,南线拢共只有两万多人的明军和龙捷军的联军,虽然没有能力直接攻克升龙府,但始终是芒刺在背,而且因为南方的安南军都是守备部队,野战能力不足,所以也没法通过野战来解决联军的威胁,只能固守城池。

所以重点还是在于北线明军的重兵威胁,而眼下胡季犛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好的选择了,这就像是两个人打牌,手里就这么一张牌了,不打就没了,还能等什么?

胡季犛知道,这个计策虽然冒险,但却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胡季犛深深地叹了口气,道:“巨论,这次若能度过难关,我胡氏一族将永记你的大恩。”

“言重了。”范巨论微微一笑,道:“只是,此计虽好,但风险极大,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胡季犛点了点头,两人相视无言,书房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然而,就在这沉默之中,整个升龙府却都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悄然酝酿,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很快范巨论便快马加鞭,来到了富良江的时候,已经是两天后的黄昏了,此时明军在富良江的压迫感已经非常强了,安南军的营地里一片慌乱,是那种肉眼可见的慌乱,就像是明知道海啸马上要来临了,却被绑在原地不让走一样。

匆匆跟胡元澄见了一面后,范巨论便顾不得这些,继续渡江前往江北的明军大营,此时富良江上逡巡的,全都是明军水师的小船。

等上了岸,在明军士兵的护送下,策马飞驰在道路上,马蹄声在寂静中回荡,显得尤为突兀。

夜色开始浓重了起来,只有天际边几颗寂寥的星辰,似乎在默默注视着他。

明军大营灯火通明,营帐连绵,宛如一座座小山丘在夜色中起伏,范巨论在营前下马,被士兵带往这片区域明军主帅的营帐,沿途他看见明军士兵井然有序,甲胄鲜明,那肃杀之气扑面而来,让范巨论不禁心中一凛。

进入主营,这片区域的主将定远侯王弼却并不在营内。

朱雄英正端坐在侧边的案前,专注地处理着军情文书。

听到通报安南使者求见,他方才抬起头,目光如炬,望向范巨论,两人目光交汇。

“使者远道而来,不知所为何事?”朱雄英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见他气度不凡,虽然不晓得身份,但范巨论见周围的士兵并没有异常神色,所以也不敢怠慢,范巨论深深一揖,道:“在下范巨论,奉国王之命,前来与明军议和。”

朱雄英眉头微挑,似笑非笑地说道:“议和?安南国王此时方知议和,未免有些太晚了吧。而且听说安南国王不是一个几岁的孩子吗?是胡季犛派你过来的吧。”

范巨论不卑不亢地回答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国王愿意以诚意化解干戈,望明军能给予一线生机。”

朱雄英轻轻敲打着桌面,思忖片刻后道:“诚意?不知安南王有何诚意?”

范巨论深吸一口气,道:“安南愿割让北地三府,并年年进贡,以示诚意。”

朱雄英冷笑一声,道:“三府之地?进贡?这些就能抵消胡季犛的罪行?”

范巨论沉默片刻,然后缓缓道:“大明威震四方,安南自知罪孽深重,但若能就此议和,安南百姓也可免受战火之苦,岂不是两全其美?”

朱雄英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他站起身来,走到范巨论面前,直视着对方的眼睛,沉声道:“伱可知道,这场仗不仅仅是两军交锋,更是天朝威严?胡季犛谋朝篡位,身为上国,自然有保护藩属的义务,胡季犛既然敢做,就必须承受由此带来的后果。你以为割让几府之地、进贡些许财物,就能抵消这一切吗?”

范巨论被朱雄英的气势所迫,不禁后退一步,但他很快稳住身形,再次深深一揖,道:“在下只是奉命前来议和,至于贵军是否接受,自当由贵军主帅决定。”

朱雄英点点头,道:“好,你的来意我已明了,先带他去休息吧。”

随后,朱雄英将此事报给了已经卸甲准备休息的王弼,

王弼听闻安南使者范巨论到来,沉思片刻,对朱雄英道:“此事确实蹊跷,胡季犛此时提出议和,只怕其中有诈。”

“我也这么认为。”朱雄英颔首同意,“眼下我军渡江在即,军心正盛,安南军已是士气低落,此时议和,无疑是拖延时间,企图为我军制造麻烦。”

王弼点了点头:“不能让他们的计谋得逞,大军渡江,势在必行,不能被这小小的伎俩所干扰。”

“扣押使者,同时通报曹国公,让他来定夺此事?”

王弼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赞赏道:“雄英,你考虑得很周全。”

朱雄英立刻行动,安排士兵将范巨论带去休息,但实际上是将他软禁起来,以防他逃脱或传递消息,同时,他亲自撰写了一份详细的文书,说明了范巨论的来意和王弼的分析,派人送往曹国公李文忠的大帐。

夜色渐深,营帐外的巡夜梆子声依旧回荡在夜空中。

朱雄英站在营帐门口,望着远方闪烁的星辰,心中却波澜不惊。

跟上次挑拨联军不一样,这次范巨论议和诈降的计策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不短的准备,让明军上下士气高昂,信心满满。

清晨,阳光洒在富良江上,波光粼粼,江面宽阔而平静,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将如同这江面一般顺利。

战鼓隆隆,震天动地。

大量明军水师的小船如离弦之箭般驶向对岸,明军气势如虹,开始以优势兵力多段同时渡江,安南军虽然试图进行抵抗,但在明军架在船上的火炮的轰击下,他们的滩头防线迅速崩溃。

而随着明军的登陆,安南军也终于亮出了他们的杀手锏——象阵。

数十头战象在安南士兵的驱使下,踏着沉重的步伐冲向明军登陆场,这些战象体型庞大,身披铁甲,看上去威猛无比。

然而,当战象又走了几步,却突然变得步履蹒跚,行动迟缓。

陈德的那位相熟将领早已在战象的食物中下了药,使得这些庞然大物失去了往日的勇猛,安南军见象阵不起作用,所剩不多的士气顿时大挫。

明军趁机发动猛攻,床弩、弓箭如雨点般射向安南军,富良江南岸惨叫声、呼号声此起彼伏。

明军的登陆部队冲破安南军在纵深处的防线,与敌军展开激战,随着火器的上岸,明军的火器优势再次显现,火炮、火铳的轰鸣声震天动地,安南军在明军的猛攻下节节败退。

随着战局的进行,安南军的败局已定。

很多安南军的将领们见大势已去,纷纷选择投降,有些是已经联系好的了,有些则是临阵倒戈。

胡元澄在亲兵的拥簇下,狼狈地逃了回去。

胡季犛在升龙府内焦急地等待着战报,然而等来的却是明军大获全胜的消息。

看着眼前跪倒在地上的大儿子,胡季犛的脸色“唰”一下变得惨白,心中充满了绝望。

他颤抖着双手,紧紧攥住案几的边缘,仿佛想要从那份冰冷中汲取一丝力量.然而,这点支撑却是如此的微弱,根本无法驱散他内心的绝望。

“如之奈何?”

胡季犛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仿佛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这个事实,他抬头望向窗外,远方金灿灿的宫殿顶部,在朝阳的照耀下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胡季貔此时也不嚷嚷着拼了,而是低下头去。

其实所有人心中都清楚,这一切的败局,都是无可避免的。

胡季犛想要逃跑,可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跑到哪里去,毕竟西面就是深山老林无人区,南北都有明军,而东面则是无垠的大海。

很快,明军的前锋骑兵就抵达了升龙府

随着明军包围圈的日益收紧,升龙府内的气氛愈发紧张,恐慌像瘟疫般在军民之间蔓延。

夜幕降临,升龙府的城墙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苍凉。

胡季犛站在城楼上,远眺着城外明军的营帐,明军的联营灯火通明,如同一条蜿蜒的火龙,将升龙府团团围住。

明军随时都可能发动总攻,而城内的守军,却已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城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随风传来了隐约的呼喊声和火光。

胡季犛心头一紧,连忙派人前去探查,不久,一名满身血污的亲兵跌跌撞撞地跑了上来,气喘吁吁地报告:“不好了城内的守军发生了哗变。”

胡季犛的瞳孔猛地收缩,脸色变得惨白.这哗变很可能与那些仍忠于陈朝王室的臣子有关,他们一直在等待机会,如今看来,这个机会终于来临了。

果然,没过多久,他刚刚回到府邸,外面再次传来阵阵喧嚣。

大量的士兵簇拥着一位老者缓缓走来,那老者虽然年迈,但目光却炯炯有神,正是被胡季犛软禁的上王陈艺宗。

实际上,陈艺宗的出现,无疑给城内的军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他一路走来,那些原本还在犹豫观望的士兵和百姓们,此刻纷纷加入到迎接陈艺宗回归的行列中。

胡季犛听说以后,知道自己的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对身边的亲卫说道:“去,召集所有人。”

然而,就在他转身的瞬间,亲卫首领突然拔剑刺向他的后背,用力之猛,剑尖直接捅破了他的胸口,胡季犛震惊地回头,只见那名亲卫的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

还没等在说什么,剑光又是一闪,胡季犛的身体猛地一颤,喉咙间鲜血喷涌而出。

他倒在了地上,眼神中充满了不甘。

很快,升龙府的内乱就平息了。

陈艺宗重新出来主持大局,先是对内清算了亲附于胡氏一党的力量,随后开始与围城的明军进行谈判,明军帮助他重新夺回了权力,自然也不是义务出兵的,不过,明军的要价,陈艺宗却并非不可接受。

(本章完)

王弼点点头,只道:“从明日开始,便来我帐中任个文书吧。”

现在前线的明军,除了南疆沐英所部的云南兵、韩观所部的广西兵,以及顾成所部的贵州兵以外,剩下的就是朱寿带领的水师,以及王弼等人带领的从京城来的援军。

朱雄英摇了摇头,他参与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体验战争,从各个角度来体验,普通士兵只是其中的一种角度,而他并不需要一直从这个角度来体验。

“基层士兵的经历,我已经体验过了,知道他们对于战争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看法,我想换个位置。”朱雄英如实说道。

朱雄英的表现很沉稳,对于自己的未来也很有规划,王弼对此很满意,他们不可能把宝押在一个急躁轻狂“望之不似人君”的皇孙身上,这段时间对于朱雄英的观察,还是让王弼觉得,他们没有做错误的选择。

这时候,巡夜至此的定远侯王弼从背后走了过来,而朱雄英和朱有爋连忙站起身来,朱雄英是这个方向没看到,而朱有爋则是已经开始打盹磕头了。

不过王弼并没有严厉责怪朱有爋,对方毕竟是周王的次子,没必要因为这种小事去训斥。

跟王弼本身老年猛将的外表相比,其实他为人倒是相对平和,嗯,至少现在是这样,年轻的时候听说要比现在暴躁得多,可能随着年纪渐长,很多事情就改变了。

朱有爋该轮班了,王弼把他支走了,单独留下了朱雄英。

“还想继续当炮手吗?”王弼问道。

“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去上阵,总在后面开炮,未免有些太无聊了。”

王弼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少年就是这样,而也只有到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搏杀,才能知道到底是勇士还是懦夫,不过朱有爋作为皇室的一员,显然是不会轻易让他上战场的,而且他的身板确实也还不够强壮,至少要等他成年,才会有机会诸如燕王、晋王等久经军旅的塞王,都是这么一步一步来的。

“在想是不是太顺了。”朱雄英如实回答道。

“顺点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不用把打仗想的这么难。”王弼哑然失笑,他当然明白对方心中对于此次战争的郑重其事,这是很正常的状态,每一个刚上战场的新兵都会如此,或许当从一个棋手或者说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一场战争的时候,好像战争是非常宏大的,但实际上,具体到每个微小的個体,并没有那么多的史诗感,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赢了,或者输了,如此而已。

一切进展的都很顺利,大军渡江,军心涣散的安南军定然是无法阻挡的,而没有了关隘和河流的阻挡,攻下升龙府,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了。

“在想什么呢?”

王弼看向朱有爋,又问道:“你呢?”

愿意来参战的皇孙并不多,真正有着这份经历的,也只有朱雄英、朱高煦、朱有爋三个人而已,在三个人中,朱高煦和朱有爋是因为都是藩王次子,而且以后都想走军功这条路,而朱雄英则是有他要来的理由.要为以后登上大位,在军中铺路。

毕竟朱雄英的身世,实在是太有优势的,而在皇帝默许的情况下,如果不趁着现在还有机会,赶紧参与战争,结识一些军中宿将,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会就会越来越少了。

深夜,值守篝火旁。

虽然幼军只有百来人的炮手参战,但还是严格地按照明军的规定,安排了人进行值夜。

朱雄英看着跳动的火苗陷入了沉思,一时之间,神思游走。

阅读我给爷爷哭坟,朱元璋你激动啥?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