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赵郢:岂能以今而论古!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也就是秦始皇的老祖宗。

关键是这位嬴驷,并不昏庸,借公孙鞅的人头,消弭了宗室和朝野的怨气,却保留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在位期间,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公孙鞅,也就是商鞅的功劳大不大?

后人认识白起,大多记得他的长平之战,一战而坑杀赵国四十万降兵,认为他是一个杀神。其实,这只是一种片面的认知。

白起一生当中,仅担任秦军主将的年限,就高达三十余年。

他料敌如神,几乎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先后攻城,七十余座,威震六国,其大名可止小儿夜啼。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其功劳,比王翦父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他死于抗命。

他进谏被拒后,屡次拒绝秦昭襄王的征召,被秦昭襄王下令赐死于杜邮。

而秦昭襄王是秦惠文王的儿子,秦始皇帝的高祖父,大秦二世皇帝赵郢的老祖宗。

这是一桩历史遗留问题。

当时没人敢提,之后没人愿提,再后来——

白起就没了提的意义。

而今,一个烈士碑,一个英烈祠,再次把所有人的视线,拉回数十年前,毕竟,若是要论战功,若是要列数大秦先贤,白起就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不过,好在,始皇帝追念白起的功劳,曾封其子白仲于太原。

算是给这桩遗案做了一个交代。

这也是白家子孙,连夜入咸阳,泣血跪请之后,王翦,以及大秦军中这群人,敢于站出来力挺的前提。但问题是,始皇帝追封其子,跟始皇帝赦免白起本人没有关系。

追封其子,是朝廷不忘旧功,以示天下人,不忘本。

但请白起入英烈祠,则是彻底翻案。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节点上,大秦一统了天下,白起坑杀四十万大军的问题,就再次被摆到了明面上,触痛了赵地许多人敏感的神经。

但事情到了这一步,已经不是追念其功劳,请其入英烈祠,亦或是顾念赵地百姓的感受的问题了,而是要对白起做一个盖棺论定!

因为,考虑赵地百姓感受,拒绝白起入英烈祠,就是对白起的彻底否定。

总之,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个问题,引起了无数人的争议,不少老秦人,与人争得面红耳赤,若不是大秦律法森严,没人敢在咸阳城内动手,说不出就得打得头破血流。

问题终于被摆到了赵郢的面前。

赵郢端坐在大殿之上,目光深邃,环顾众人,最后,把目光落到躬身而立的李斯身上。

“白起将军,攻城略地,坑杀赵卒,所做所为,可是为私?两军交锋,各位其主,若是攻城略地,杀敌致胜,算得上罪过,那么在坐的各位,何人不是罪人?”

说到这里,赵郢目光扫了一眼,不动声色的王翦。

“若因为赵地已为秦地,就以白起将军坑杀赵卒为由,拒绝其入英烈祠,那么包括武成侯王老将军父子,亦或者是朕在内,是不是也列为罪人?”

听到这里,大殿上所有心中一紧,尤其是之前,坚决反对白起入英烈祠的儒家学子,以及赵地的官员,齐齐躬身。

“臣等不敢——”

赵郢不动声色地扫了他们一眼,声音舒朗,听不出喜怒。

“若是白起将军不能入庙,诸位爱卿,谁敢保证,自己若干年后,不会成为朝廷的罪人?就算是今日入了英烈祠的诸位先贤,谁又敢保证,未来不会被清出大殿……”

说到这里,赵郢深吸了一口气,语气有些莫名的感慨。

“英雄是当时的英雄,我们岂能以今而论古,只是在当时,他们开疆拓土,抵御外辱,为君王尽忠,为社稷赴死,那便是英雄!我们千万不能因为时移势迁,天下一体了,我们就忘记了前人的功劳啊……”

大殿里,落针可闻。

这就是陛下对有功之臣的态度!

所有人,都心中感慨,尤其是那些曾经身为武将的大臣,以及为了大秦的统一,殚精竭虑,使劲手段的朝臣,一个个努力地挺直腰板,眼神狂热地看着大殿上那个英武不凡的身影。

赵郢环顾众人。

“朕决意修烈士碑,建英烈祠,非独是欲大秦忠烈之臣永享血食香火,也是为彰显天下为其君王社稷前赴后继,死而后已的忠贞敢战之臣,使天下之人与后世子孙,当牢记忠孝节义,修持自身节操的道理……”

说到这里,赵郢语气微顿。

“如赵之廉颇,李牧,楚之屈原,这些为了君王社稷,不顾虑个人祸福荣辱的,未必不可入英烈祠,愿诸卿放开眼界格局,摆脱原来天下纷争的旧有观念……”

“诺!陛下英明——”

冯去疾抢上前,躬身附和。

李斯看着这个死不要脸的老东西,忍不住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然后也上前躬身道。

“陛下英明,臣闻陛下之言,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说完,这货就一脸期待地看向赵郢。

连白起这等杀神,陛下都能准其入忠烈祠,何况商君那等为大秦奠定强盛之基的人物。

然后,他就听到了赵郢那听不出喜怒的声音。

“至于诸卿所议商君之事,朕深以为不妥。昔日,秦昭襄王令白起死,白起将军虽有委屈,然不敢违王之命,是在尽臣子的忠诚和本分,而商君闻王欲加罪,先是仓皇外逃,后又忤逆谋反,纠结兵马,攻击地方,对抗君王,岂是人臣之道哉?”

说到这里,赵郢目光越过面色大变的李斯,看向凛然色变的法家门徒。

“此人,与白起将军相比,不啻于云泥。若此等背主叛变之徒,入英烈祠,则何以报达那些忠贞爱国,尽心尽力的侍奉自己君王的先贤,又何以有教于后世子孙……”

赵郢的话,没人敢接。

……

白起和商鞅入英烈祠的问题,在赵郢的正面回应下盖棺定论。

法家门徒,虽然心意难平,但却找不出反对当今陛下的理由,毕竟,无论如何,商鞅叛变的事实不可改变。

就算是他受了再多的委屈,有着再多的情非得已,都改变不了他这一事实。

法家遭受了这迎头一击,很是有些沉闷。

而儒家和赵地的一些人,却心有不甘。正在他们想着,如何再组织力量,向陛下据理力争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们彻底消停下来。

赵王歇落网了!

随行的,还有同样位列大秦追捕名单的陈余和张耳。

如今,六国臣服。

逃亡在外的赵王歇已经成了唯一敢在暗中对抗朝廷的存在——

说对抗,有点给他脸上贴金,事实上,这货自从逃出咸阳之后,就跟老鼠似的,一直在东躲西藏,躲避着朝廷的追捕。

这个关键的节点上,谁还敢再打着为赵地百姓的名头出来说事?

就连一向对白起杀俘抨击最为激烈,也一向以头铁著称的儒家博士,如今的礼部尚书淳于越,也不得不选择了闭嘴。

儒家如今的局势,来之不易,不能因为这个彻底触怒了当今陛下。(本章完)

至于白起。

也差不多是这么一个棘手的问题。

当今陛下,明显的不是始皇帝,虽然没有说,但他采用人材,治国理政,却已经呈现了百花齐放,博采众家的征兆。

自商鞅之后,法家生存的空间首次受到威胁。

如今,朝廷和陛下要修烈士碑,筑英烈祠,自然要借着这个机会,为法家正名。

公孙鞅和白起!

公孙鞅乃是真正的天才。

在秦国主持变法,秦朝的户籍制度、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乃至于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都出自他的手笔。

但是要请商鞅入忠烈祠,就是对秦惠文王当初的否定!

但这一次,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态度却十分坚决,不断有人都站出来,据理力争,请求朝廷,考虑商鞅对大秦不可磨灭的贡献,赦免商鞅的罪过,准许商君入忠烈祠。

但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这样的一个人物,最后却被逼得不得不起兵叛乱,到最后,就连尸体都被施了车裂之刑。

主导者,秦惠文王嬴驷!

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他的变法,是大秦强大的根本,大秦自此,才逐渐富强,雄起于雍凉之地,一跃而成为令山东六国闻之色变的强秦。乃至于一直到现在,秦朝的很多根本政策,都离不开公孙鞅当初的影子。

李斯、冯去疾和蒙毅,加班加点地整理着大秦历代先贤的功绩,毕竟,谁能入忠烈祠,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

其他的人还好说,有两个人的评选出现了巨大的争议。

不仅如此,此人就算是军功,也同样显赫。

曾经亲自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

他披荆斩棘,锐意进取,以大无畏的精神,为大秦硬生生闯出一条通天大路,这样的人,按照进入忠烈祠,毫无争议。

一直密切关注着这株天地奇株状况的武成侯王翦,渭阳君赢係,右相冯去疾,左相李斯等人,也不由偷偷松了口气。

只要那奇株还活着就好。

那就还有希望。

阅读我的祖父是秦始皇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