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欧洲宪章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34年10月,希特勒向雷德尔元帅许诺的事情兑现了,他让雷德尔率领一支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希望能够签订一个长期的合同。由中国提供技术及施工图纸,德国本土船厂进行建造的合同,这份合同的有效期在希特勒的指示下,将可以达到20年!但同时,雷德尔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将海军制订的“Z”计划交由中国朋友进行探讨。由中国铁血军总参谋部、海军司令部组成的评估小组立即对德国海军的“Z”计划进行评估。

该计划中,德国海军将分成三个三年建设计划,第一个三年内,将建成二艘战列舰、二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和24艘驱逐舰;第二个三年内,将继续建造二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和18艘驱逐舰;而到了第三个三年内,还将建造二艘战列舰、二艘超级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4艘航空母舰、4艘轻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这样,在计划结束时,德国海军将达到2艘超级战列舰、8艘战列舰,www.44pq.com。足以同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抗衡。

但评估小组经过研究后发现,就目前德国的造船工业可能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而且,德国较高的工艺水准造成一个后果,那就是较高的造价,这会给德国经济带来严重的负担。国家财政赤字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对德国摆脱经济危机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一句话,过犹不及。同时,海军战略目标有一定的偏差。对抗英国本土舰队是足够了,但要想威胁英国本土却有所不及。而且意法海军拥有的实力足以使英国的地中海舰队和海峡舰队丧失传统优势,甚至处于劣势。如果未来爆发战争,德国海军最重要的不是同英国海军全面对抗,而是进行破交作战,将英国的海上生命线掐断,加速英国的崩溃。

由中国军事装备研究中心牵头、三家船舶设计院参与的竞标小组,开始了紧张地工作。最初,我想就以超级战列舰去竞标,但为德国设计超级战列舰的预计造价就已经高达2100万美元。不得已,只好放弃,将目光投向了“罗马”级战列舰的改进上。其实改进很简单,就是延长舰体,在后主炮塔之前,再重叠一座双联主炮塔,使主炮数量达到12门。虽然因此会造成重心加高,但对整体性能影响不大。不过,由于增加了一个主炮炮塔,以及其下的装甲带,所以增加了部分排水量,达到了44270吨,航速也由“罗马”www.44pq.com。这种全新战舰被命名为“西班牙”级,优异的性能远远超过了美英两国的设计。当然,也最终促使共和政府选择了中国。

为此,我立即给希特勒发去电报,把评估小组的补充说明详细地列了进去,希望希特勒能够打消由本国建造这些战舰的念头。并向他保证,如果资金到位,修改后的“Z”计划,将会在6年内完成。而且中国主要完成主力战舰的建造,其它轻巡洋舰之类的舰艇仍将由德国自行建造,德国的造船工业仍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能够提前三年完成海军的建设,确实打动了希特勒的心,雷德尔在得到我的保证后,也觉得非常可行。但希特勒为了早日实现让海军舰艇驰骋大洋的心中梦想,将第一个三年计划作了修改:除了建造一艘战列巡洋舰外,还要求建造一艘超级战列舰!我只好满足他的愿望。

好事似乎接连而来,31年因大选中,选民们选择了共和制,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八世被迫退位。新生的西班牙共和国政府为了增强国防力量,决定将两艘老旧的“西班牙”级无畏舰淘汰,购买两艘最新式的战列舰。为此,西班牙共和国发出招标公函,并出示了海军任务标书。www.44pq.com,以便现有的港口能够容纳;航速要求超过30节,主装甲厚度必须达到400毫米以上,主炮口径也必须达到16英吋以上。首舰交付时间必须在两年以内,价格则控制在1700万美元以内。当然,西班牙共和政府也将主要的目标投向了美国、英国和中国三个国家身上。毕竟,当今就只有这三个国家能够设计出优秀的战舰。

英国政府为了进一步加速摆脱危机的时间,立即响应,将准备开工建造的“前卫”级战列舰作为竞标舰型,是三国中最先投标的国家。美国则将“依阿华”级战列舰作为竞标舰型。而中国此时正准备为德国设计一种全新的超级战列舰,而没有涉足普通战列舰的新研工作,如果只将“罗马”级战列舰作为竞标舰型,则除了主炮数量外,与另两种舰型没有太大的优势。而且根据欧洲政治角力的现况来看,共和政府似乎更倾向于英美两国。因此,要想赢得此笔订单,中国必须拿出相当令人满意的舰型出来。

为了获得法国的支持,我让魏长安与新月一起到欧洲,两人名义上是以加强三国同中国的政治、经济联系而去,事实上,他们将肩负着说服三国领导人,以期达成一个秘密协定。两人的访问还算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34年1月,www.44pq.com,邀请他们于2月到巴黎与之会谈。这立即引起了英国的恐慌,英国首相张伯伦立即表示,www.44pq.com。罗斯福也表示,不能接受三国背离自由民主世界。但三国并没有理睬美英两国的照会。

34年2月6日,三国元首在波旁宫举行正式会议,但因大危机而兴起的法国法西斯组织却发动了暴乱,甚至一度包围了波旁宫。企图敦促勒布朗解散议会,推翻现政府,成立由法西斯党组成的政府。但这次暴乱却被闻讯赶来的军队迅速镇压了。不过此事却给三国达成同盟的会议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兴登堡当天就离开了巴黎,墨索里尼则兴致勃勃地慰问法国法西斯党徒,勒布朗则因此事对法西斯更加痛恨。看来,短时间内,三国的矛盾还是相当尖锐的。当然,美英两国则不会放弃这次事件,宣称这是法国自由民主的胜利,并宣布坚决支持勒布朗对法西斯的镇压。

但勒布朗则非常清楚,要想使法国摆脱目前的经济危机,只有依靠中国的帮助,并且按照我提的建议那样,融合三国经济版图,形成一个更大的市场,才能产生足够的消费,最终拉动工农业生产。但此时的法国也因为法西斯党徒的暴乱,使政局开始动荡不安。普恩加莱内阁迅速倒台,本已经非常左倾的政治局势一下子就转向了右倾。

因此评估小组将“Z”计划作了如下修改:第一个三年内,建造二艘主要用于破交作战的战列巡洋舰、二艘远洋重巡洋舰;第二个三年内,建造二艘可进行远洋作战的战列舰、4艘远洋重巡洋舰;第三个三年内则建造二艘超级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其它计划变化不大,但加大潜艇的建造数量。评估小组将修改后的计划同时交给了德国人和我。我看了后,气得将总参谋长叶飞和海军司令陈海臭骂了一顿。他们德国人要建造那么多的战舰,关我们啥事?现在可好,10艘战列舰变成6艘,还有两艘是战列巡洋舰,我们中国可要损失多少专利费?

于是,评估小组立即又德国进行补充说明:最好由中国建造这些战舰,因为中国的造船工业在目前世界上来说是最发达的,人工费用也是最低的,可以大幅度降低造舰费用。而且,德国工业拥有的优势是“地面”工业,汽车、装甲车辆、地面火炮等军事工业才是德国的强项。德国应该极力加强地面部队的武装建设,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建设。如果自行建造主力战舰等,会与陆军建设争夺有限的资源,使整个德国的军队建设反而减缓速度。但雷德尔则不为所动,虽然他也认为修改的“Z”计划更具有可操作性,但要让中国为德国建造主力战舰,则执怀疑态度。

希特勒在政治上整肃内部时,又把全部经济都纳入受国家控制、适应《欧洲宪章》需要、实行强制生产的轨道,也更有利于扩军备战。接着希特勒就开始将其计划付诸实施。34年9月底,希特勒下达了一个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到35年春,则公开宣布了此计划:将国防军由15万扩充到50万。海军也将进入全力发展阶段。而且,私下里,希特勒向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许诺,将向中国订购至少6艘主力战舰,以完成海军重新组建“公海舰队”的意愿。

当然,这一切都使德国严重违反了凡尔赛和约,美英日等国均表示强烈反对。但不知为什么,英国首相张伯伦则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甚至在罗斯福向其发电,希望英国采取行动时,张伯伦都没有作出反应。张伯伦的迟钝或者说是绥靖做法,不仅促成了《欧洲宪章》的签订,也促使了德国全面走向了军国主义。为了遏制德国在海军力量上的发展,张伯伦甚至还同希特勒达成了海军协定,规定德国海军实力只能达到英国的50%(历史上为75%),这让希特勒狂喜:www.44pq.com。

4月,www.44pq.com。这个典型的墙头草似的法国新任总理,曾经长期与法国******、激进社会党等左派政党保持有良好的关系,但此次,他却倾向了国家工人党这个类法西斯政党,并大量任用了法西斯党徒进入内阁。法国也终于跟德意一起走向了法西斯道路。

34年5月,布鲁姆重新邀请德意两国领导人访问巴黎,但此次,兴登堡因身体原因,不能成行,而已经执掌大权的希特勒代替了他到达法国。鉴于新月对法西斯的严重排斥心理,我没有让他继续呆在法国,而是让他出访美国。我希望充分利用新月优秀的才华和个人魅力,来尽力将美国彻底将中国视为敌人的时间向后拖延。魏长安则作为中国的旁观代表,出席了三国领导人会议。当然,此时的魏长安也深受三国领导人的重视,并分别受到单独召见。

为了让希特勒彻底与中国达成事实上的同盟,我给刚上台的希特勒政府抛去了一个大蛋糕:以现金向德国采购几个大型的机械厂,以形成年生产20万辆卡车和拖拉机的生产能力(为今后大量生产坦克和装甲车辆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将西西伯利亚油田的20%的开采量转让给德国。这对没有石油资源的德国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虽然德国在最初国际大招标中就得到了部分石油开采权,但其数量仅能够满足德国需求量的20%,此次转让的开采权将使德国完全可以放弃西方国家的石油供应。不过,要得到这些东西的前提就是德国必须断绝同英国的关系(并非断交),加强同意大利和法国的结盟决心。至于同美国的关系,因为德国现在仍欠下美国数十亿美元的巨额外债,德国经济复兴也需要美国放缓索取偿还的时间。

同意大利结盟对于希特勒来说,是很容易作到的,因为希特勒一直就比较“欣赏”墨索里尼,甚至在二十年代中,希特勒还使用过墨索里尼的招数夺权,可惜没有成功。但对法国,希特勒则怀有极为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一战时期及以后的法国对待德国确实可以用“态度恶劣”来形容,这极大地刺伤了德国民众的心;另一方面,法国目前也处在大危机中,不能为德国经济复兴作出什么样支持。对此,我向希特勒提出建议:取消三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可加速三国之间的经济融合,迅速提升三国的工农业生产。而且意法两国的殖民地还可为德国提供大量的资源和还算过得去的市场。希特勒权衡再三,终于同意了我的建议。

经过近一个月的谈判,三国终于在巴黎签署了《欧洲宪章》,《欧洲宪章》的签订最终标志着英国数百年来主导欧洲局势的终结,它也意味着三国完成了政治经济的正式结盟,由于三国是当时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因此产生的巨大市场也使三国在短时间摆脱危机的影响。三国媒体都大肆鼓吹,认为《欧洲宪章》的签订将最终使欧洲大陆成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实体,并为各国民众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利益。不过,由于长时间的对立,也使得三国在获得经济统一的道路上还很漫长。至少在金融上,还不可能做到使用类似今天欧盟那样的统一货币:欧元。

当然,三国也有自己最初的步骤,先统一使用龙币(在危机中唯一没有贬值的货币)作为各国之间的结算单位,再经过数年的发展,最终在十年内完成统一货币的发行。在经济方面,也争取在十年内取消各国之间的海关,商品可以自由流动,并制订统一的税收政策。《欧洲宪章》签订后,欧洲大陆的一些小国也开始紧张起来,不久,荷兰、比利时、丹麦和卢森堡宣布加入《欧洲宪章》,以期换取三国的安全保障,并顺便渡过危机。

当然《欧洲宪章》并不象后世的欧盟那样具有高度统一的政治和经济,各国仍在相当的自主权。但《欧洲宪章》的签订仍使希特勒兴奋不已,他在竞选中向德国民众宣称的:要使德意志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在这时也算初步达到了。但野心勃勃的希特勒并不满足现状,年迈的兴登堡于34年8月1日病逝。这可是给希特勒提供了最后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极好机会。希特勒立即颁布一项法律,把总统和总理这两个职务合二而一,叫军队以及法官和官员向他个人宣誓效忠。作为元首和总理,如今他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一体化了。于是,第三帝国终于诞生了。

面对全世界的扩军备战,尤其是海军中的主力战舰的疯狂建造,使中国面临着强大的压力。除意大利和法国外,英国一直对中国就怀有某种敌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极力支持日本的发展,甚至还缓建了英日同盟。美国虽然在初期对日本持有不满的态度,并大力扶持中国,但当中国真的发展起来后,美国政府终于开始转向了日本。尽管中国一直对美国保持有较好的姿态,并给予美国较大的利益。但在此次危机中,中国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用一些合法但不太义气的手段,狠狠地从美国身上捞了一把。最终将美国彻底倾向日本的时间大大提前了。

英国在新加坡的远东舰队仍保持有较强的实力,美国也加强了珍珠港的海军力量,至于日本,则更是举全国之力发展海军。中国在太平洋上面临的来自海上的威胁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最现实的压力。美英日三国的外交官也从34年开始,就逐渐开始了活跃地相互交往。从情报部门送来的情报来看,三国正准备签订一项新的秘密条约,组成三国同盟,其目标直指中国。而且为了因应法国向中国、意大利及德国积极靠拢,三国同盟也将在欧洲问题上采取共同的战略。另外,已经靠斯大林的极端经济政策而发展起来的苏联也成为三国拉拢的目标,要知道,中国目前还占据有好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原沙俄土地。

借助此次大危机的爆发,三国(除日本外,中国一直没有与日本发生任何经济交往)名正言顺地对中国封闭了本国市场,当然,技术输出也就更无从谈起。同理,中国和意大利也对上述几国关闭了国门,德国与法国似乎就成了两个渐成敌对势力的集团的连接纽带。事实上,刚刚上台的希特勒也正准备这样做。不过,我可不允许希特勒这么做,他要么完全靠向中国,将法国和意大利拧成一股绳,共同对抗英国;要么就干脆彻底全身美英,我好极早做相关应对措施。

阅读中华无敌前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