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视察(上)

最新网址:www.washuwx.com

我耐心地等这些科研人员记录完各种数据后,才上前与他们一一握手,然后在基地礼堂举行了一个简单的会议。会议一开始,我先向他们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感谢。然后,我对他们说:“同志们,我今天看见你们正在对一架双翼机模型进行试验。我心里其实感到很难过。”说到这里,大家都非常惊奇。我继续说了下去:“要知道,双翼机虽然在现在还有许多工业强国正在设计和制造,但你们作为航空专业人士,应该清楚,双翼机是没有任何前途的。我们中国起步比别人晚,所以不能完全按照别人的脚步去追赶,我们要进行跨越式的发展。所以,今天我看到了我们中国仍在进行双翼机的研究,真的很遗憾。”

科研人员们听后都满脸惭愧。好久,一位中年人站起来对我说:“主席,其实我们也知道,双翼机因为阻力太大,会使飞机的各项性能尤其是速度与升限性能大幅度下降。但我们也是没有办法。”我问他:“为什么呢?”他回答道:“因为动力,我们中国现在生产的航空发动机,体积重量合适的,功率不够,功率合适的体积太大。现在所选择的贵州航空动力公司的发动机,体积重量非常合适装机,但功率只有300马力,要想达到最佳的飞行性能和起降性能,我们只有采用双翼结构,否则,升力不够,载荷也就跟不上,研制出来也没有什么实用意义。”

我赞赏地听完他的解释,然后对他说:“您是602院的负责人吧?”他回答:“我是602院的副院长。”我说:“这样,你们先把设计方案改成单翼机型,至于发动机的问题,我来想办法解决,哪怕是向国外进口,我们也不能再研究和发展双翼机了。”然后,我想了一会儿,把未来一些适合的机型过滤了一遍。一个机型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运12,这种小飞机虽然总的性能平平,但胜在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所以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出口量极佳的飞机。

然后又在俯视图上画着机翼,并将副翼和襟翼这些在当时非常前卫的东西也画了出来。然后指着机翼位置上说:“机翼平面翼形采用平直机翼,但翼尖的形状我倾向于采用带一定弧度的,圆形翼尖我想也应该可以考虑淘汰。当然,这还需要你们进行不断地风洞试验和精密计算。这一块是襟翼,主要功能是增加机翼升力。这一块是副翼,起着控制横滚的作用。”

接着,我没理会他们那“惊恐”的眼神,又要来一张纸,将几种平面翼形和剖视翼形画了出来。尤其着重了层流型翼型和运输机上最适合的高升力翼形。同时,还将襟翼的作用原理也画了出来,不仅如此,还画出来前缘襟翼。我指着纸上的各种机翼说:“你们看,平面翼形除了现在的平直形机翼外,国外(这时候能够出现才怪)已经开始了对后掠机翼、三角翼及梯形翼进行了大量研究。平直机翼主要是用于各种低速的运输机等,因为其升力系数大。后掠翼及三角翼主要用于高速飞机,采用这种机翼,可以有效地减少激波阻力,只要飞机的动力足够或者采用喷气式发动机,完全可以实现超音速飞行。”

大家不由自主地惊叹了一声。我继续讲下去:“看看剖视翼形,层流翼已经在‘铁血一号’上证明了其优秀的性能,将是高速飞机尤其是战斗机未来采用的标准翼形。高升力翼型更适合运输机这样的航空器,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正在研究,所以,我们可要抓紧了,至少要在这方面远远甩开对手。再看看襟翼的作用,襟翼向下放,你们应该很清楚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一旁的科研人员一下子明白过来了。我非常得意地继续下去:“这只是最简单的单片翼面向下放,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翼面,一层一层地放,其产生的升力效果更加明显。还有,在机翼前缘,如果设置襟翼,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在不同的迎角下,前缘襟翼放下不同的角度,可以使机翼始终保持最佳的气动状态。……今天给大家说的这些,必须严格保密。”最后,我提醒道。

我吸了一口烟继续说:“材料方面一直是制约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一个最大的障碍,也是制约军队装备提升的一个重要瓶颈。想想我们政府早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时,就着手大力推进轿车进入家庭,可是却迟迟不能有较大的进展。为什么?因为汽车动力系统小型化目前还无法实现。在座的各位都是专家,也非常清楚动力系统小型化的先决条件就是材料。气缸、活塞、曲轴、进排气管道、各种油泵等等这些,哪一样不需要优秀的材料支撑。在去年的战争中,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辆在半途抛锚,为什么?因为减震系统不过关。诸多扭杆、弹簧、承力钢板断裂,也是因为材料不过关。”

“航空器现在还在大量使用木头、帆布等制作,这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大的弊端,尤其是在军事上,一旦起火便无法扑灭。为什么不使用诸如铝这样的轻质合金呢?仍然是材料的问题。因为材料无法满足要求,体积较小的大功率发动机无法研制成功,轻质合金的制造、加工也进行不下去。我们的海军舰艇,在建造过程中,为了强调使用时拥有较强的防御能力,摒弃了传统的铆接,而大量采用焊接技术,但却造成造价较高,几乎比铆接施工增加了40%的造价。如果我们解决了焊接材料的问题,造价顶多比铆接增加10%。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摁灭手中的烟头,又说:“在现在广泛使用的涡轮机中,材料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前段时间,巡洋舰的建造过程中,因为重庆钢铁集团的材料不过关,最终使用了武汉钢铁集团的涡轮叶片。也幸亏有了武汉钢铁集团的产品,不然,在去年的战争中,我们的巡洋舰根本就无法出海作战。大家现在所使用的收音机,为什么体积远远超过了国外产品?就是因为里面的晶体管材料太差。有仅如此,还影响了野战部队的无线通信器材的机动能力,使我们的部队只能将无线电装备到营一级,还极易受到干扰。如果材料问题解决了,通信质量大幅度提高,携带方便,就可以普及到排甚至班一级部队,甚至是每个士兵。大家想想,这样的军队,那该是如何强大?”

于是我对基地领导说:“请给我一张纸和一枝圆珠笔。”接过纸笔,我开始画了起来。想当初,我最爱好绘画各种武器系统的三视图,加上上学时就学过美术(国画),所以,我现在画出三视图还是能够胜任的。慢慢聚过来的科研人员们从开始的不屑到后来的凝重,最后变成无比惊讶和崇拜。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行伍出身的我能够具有如此“专业”的水准。

我先按照运12的气动外形画了飞机的侧视图,然后是俯视图,最后是正视图。当然,我也“入乡随俗”地将运12的前三点起落架改成了后三点起落架,将机头形状也改成了现在最“流行”的气冷发动机所特有的粗大的机头。我边画边说:“你们看,去掉下翼,我们采用上单翼,为了使结构更简单,进一步减轻飞机的空重,我们可以使用不可收放的起落架。垂直尾翼的外形也可以采用类似于梯形的形状,虽然气动效能不一定比椭圆好,但方向舵的效率更佳。垂尾面积大一些,虽然会增加飞行阻力,但纵向安定性就要好得多。作为运输机来讲,这是很重要的性能。”

这个风洞群总共有三个风洞,还在施工的二号风洞直径将达到3米,风速也达到700km/h;三号风洞是一个小型风洞,www.44pq.com,但风速却达到了1000km/h,看来,这个风洞主要是为了对各种小型高速飞行器进行试验。在一号风洞中,我看见一架双翼飞机模型正在进行风洞试验,模型上在机身、机翼各处固定有一些彩色绸带,随着气流不断地抖动,各种仪器正在记录各种数据,而数具摄像机也正在不断地工作。几名科研人员正在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其认真的状态让我阻止了基地领导提醒他们的动作。

但我仍然皱着眉头,双翼机,现在我们还在开发双翼机吗?我不禁对我国的航空工业更加失望。不行,我得阻止他们。我是非常清楚的,双翼机根本没有任何前途,哪怕是拔苗助长,我也得立即让他们结束这些无谓的工作。既然前人已经走过的路,而且证明是个死胡同,我就没必要再让底子浅薄的中国继续重复地走下去。于是我叫来基地领导,问他这是哪家单位在进行试验,他告诉我是流体研究司与西安飞机公司联合组建的602设计院。

说到这里,我心中又开起了小差:要是咱们铁血军现在就象另一个时空21世纪的美军那样,实现了数字通信及网络作战,每个士兵都是一个基本的作战单位,拥有全面的陆海空三维信息,恐怕,我就真的能够横扫世界。看到大家都沉浸在我宣传的虚幻的情节里,我咳了一声说:“我只所以说这么多,就是希望各位真正意识到,材料是一切工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目前我们发计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能够让大家充分重视材料的研究和工业生产。”

由于我担任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主任,所以发计委的初创非常顺利。各司也与相关企业形成了紧密联系,原来的一些科研单位,有些抽调了一些技术骨干进入发计委,有些直接与发计委中的一些新组建的研究单位合并。值得一提的是,材料研究司金属材料研究局分别与重庆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贵州轻金属集团等联合组建了多个材料研究院。这些就是后来著名的101~105研究院,这些研究院所开发出的材料,成为中国及至世界上最优秀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流体研究司则分别与成都飞机公司、西安飞机公司、新组建的沈阳飞机公司、南昌飞机公司联合组建了著名的601~604设计院,并单独组建了605~606设计院,专门从事各种航空器的研究和设计。

10月10日,我召开了发计委第一次任务规划会议。在会上,我根据自己初步设想的思路,提出了各种科技研究以五年计划为基本分段,要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内的第一年,兴建20个实验室、2个风洞(完全是按我的意思兴建的),组建5至8个实验工厂,并组建10个左右的以民间资本为名义的秘密公司。在会上,我先就秘密公司的组建问题作了初步交待后,就着重谈到了实验室、风洞及实验工厂的建设。

在会上,我对与会者说:“虽说目前全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划归发计委,接受发计委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双重领导,但我们最主要的不是与政府相关部门抢夺这些工业企业资源。而是要立足自身,开创另一个崭新的科研、工业及流通的体系。当然,我们先期还是要借助一下现有科研单位、企业的力量,形成最基本的骨干,再寻求进一步地发展。因此在实验室这些建设完毕之前,我要求各位立即开展工作,先把理论研究抓起来,待实验室完成之后,再进行充分地实验。根据国家近段时间的发展及防务需要,第一个五年计划里,我要求在材料研究、电子工业、动力工业、流体研究等这些方面要有突破性地进展。如果能够转化成工业生产就更好。但首先,我要强调的是材料研究。”

本来,我可以直接下令,让分布各地的实验室负责人前来北京汇报工作。但我一想到这些劳心劳力,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们要抛下手中的工作或者实验,来接受我的“召见”,实在是一种犯罪。所以我决定亲自到这些实验室去,接受中华民族这些“巨人”们的接见。

现在这个时候的飞机,实在让我提不起兴趣去乘坐。在另一个时空里,我出差或者旅游,坐过波音和空客的十几个型号的客机,还算“丰富”的乘机经验告诉我,飞机越大越舒适,而且也越安全。坐国产的运七支线客机,巨大的噪声加上忽上忽下的飞行,让整个旅途都是一种受罪。而现在中国执行飞行任务的飞机无一例外的都是比运七还小的飞机,让我坐上去,纯属是折磨。当然,更深层的原因是安全。虽说,飞机是目前地球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但那是指后来那些大型喷气客机,再说了现在这些飞机,航空导航系统还非常原始,保不定就把载到哪个山沟沟里了,所以,坐飞机???算了吧,还是坐火车。

我的第一站是陕西阎良。1928年2月20日在阎良相桥,正在兴建的风洞群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地方。在当地政府官员及阎良基地领导的陪同下,我参观了刚刚建成的一号风洞。www.44pq.com,风速为500km/h,在目前来看,应该是足够了。这个风洞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管道,外面有一具特制的大型鼓风机。经过几级风扇不断地加速气流,使风洞内的风速达到设计速度。但由于采用的是电动机带动风扇,所以其耗电量极为惊人。为了不与附近的试飞院及民用电争抢电力资源,不得不在附近新建了一个火力发电站。

9月12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委员会的成立并没有进行任何宣传,只是在政府内部以文件的形式通知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国有企业。对于最初的架构搭建,我与沈学涯及吴可等人研究后,决定在发计委内部分设科学技术研究部、科学技术应用部、经济发展部等三个部门。科学技术研究部主要对基础科学研究、各种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明等工作进行领导和管理。科学技术应用部则主要对各项科技发明及创新进行产业化或实用化,使之能够尽快地实现由实验室向工厂或部队的转变。经济发展部则主要对各国有企业进行管理,使之能够尽可能地达到最佳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还将新组建几家秘密企业,对外进行各种经济渗透和市场倾销,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我对经济建设完全是个门外汉,只能在以前的书本上回忆一些基础经济知识,只知道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相关,只了解,在经济不景气时,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刺激消费来改善。而具体怎么操作,我就只能干瞪眼了。因此,我很自然地将经济发展部交给吴可打理。而另外两个部的负责人让我有些费脑筋。沈学涯是学机械的,其本身可能对学术方面更有造诣,虽说他现在是分管工业的副总理,但基本上,只是提出工业发展的方向和计划,而对国家工业力量的组织和管理则有些欠缺,如果不是有谢凯这个得力的工业部长承担起绝大部分的工作,中国的工业发展还真是个****烦。因此,让了负责科技研究部还可以胜任,但应用部则绝不能让他干。但一时半会又找不到级别足够,能力胜任的人选,只好一咬牙,我自己上。反正,我现在基本可以不用操心政府那边的烂事儿了。

当然,作为一个组织的结构搭建上,最上层的结构是容易搭建的,难的是,将整个组织的中下层结构组建完成。继续细分下去,将会出现更多更复杂的组织结构。因此,我与沈学涯、吴可又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将整个发计委的组织结构理清,各级组织的人员也配备完毕。在三个部正面又设置了几十个司、局单位。在科技研究部中有我亲自下令(其实是我当时能够想起的)组建的材料研究司、电子研究司、流体研究司、核物理研究司、动力研究司、能源研究司等。当然,在科技应用部也对应有相对的司级部门,并增加了一些诸如系统集成司等职能部门。

阅读中华无敌前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凡人小说网(www.washuwx.com)

  • 加入书架
  • 目录
  • A+
  • A-